由上海市体育局指导、杨浦区政府主办的2025第10届“白洋淀杯”上海国际少年足球赛将于7月28日正式打响。比赛前一日,一场主题为“从普及到精英:构建可持续的足球青训生态体系”的青训沙龙,于杨浦区白洋淀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展开,国际、国内八支队伍主教练、领队等共聚一堂,围绕中国足球青训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头脑风暴。
此次青训沙龙既以国际视野审视本土实践,也聚焦了国际经验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如何选材?如何培养?现实中又有哪些矛盾、痛点,需要如何解决?各支队伍的青训教练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中国足球青训发展谏言。
不同培养模式,只为一个目标
“我们培养孩子并非是为了让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取得成功,而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最巅峰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联队主教练爱德华多·克雷斯波·阿里萨以西班牙籍国际足球新星亚马尔为例,探讨了“如何做好优秀运动员的选材”这一议题。爱德华多介绍说,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有着不错的足球环境和便利的公众及私人设施,孩子五岁起就能拥有系统训练,那里的孩子接受教练的培训,但不会被过度指导,更不会因被束缚而丢失天性。
爱德华多介绍了亚马尔的成长历程,“亚马尔并非出自拉玛西亚青训,他出生在马塔罗,成长于罗卡丰达,7岁时,他的创造力就已经崭露头角,而到了11岁时,他已经开始参加比他实际年龄大两岁的比赛了。”他说,在拉玛西亚足球学校,亚马尔纯粹的足球直觉得到了尊重,同时他的战术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像他这样的球员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经过长期、高强度且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体系培养出来的。”这也给到我们以启迪——培训足球少年的关键在于引导,不是要将他们变成墨守成规的人,而是让他们能在一个稳固的框架内成为一个独立思考者。
说到稳固的框架,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日本足球。在日本广岛三箭队领队森崎和幸“日本高中足球联赛对足球人才培养的作用”的主题分享中,他便介绍了日本的两种青训体系,一种是J联赛俱乐部为主,另一种则是高校体育联盟学生体系。“年轻一代为了成为职业选手,更倾向于选择J1联赛俱乐部的青训体系,更完善、水平也更高,也更有机会在一线队实现足球梦想。”森崎和幸介绍,“但与此同时,J1联赛青训队的选材标准很高,很多孩子没有办法入选,因此他们会投身不限人数的高中体育联盟学校,而后者的优势是,青少年孩子与学校联系在一起,会有更好的成长环境。”
“在韩国,每个俱乐部都需要拥有U12、U15、U18三个年龄段的梯队,但相比已经建立完善培训体系的欧洲以及积极进行相关发展工作的日本,目前韩国的青训也存在投资不足和缺乏连通性的现实问题。但从今年开始,韩国职业足球联赛正式施行新的培养政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增强韩国职业足球联赛的竞争力很有裨益。”
不同的培养模式,只为“出足球人才”这一个目标。对此,东道主上海杨浦队也秉承着同样的初衷。主教练林志桦多年来深耕杨浦青少年足球,现效力于上海海港足球俱乐部一线队的李新翔便得益于他的培养。青训沙龙中,林志桦探讨了从校园足球走向到职业足坛的培养模式。 “校园足球是人才‘蓄水池’和‘起跑线’,优质的校园足球是职业足球金字塔的坚实基座。”林志桦详细探讨了足球启蒙阶段的一些关键词,继而讲到衔接与提升,再向职业俱乐部梯队输送,实现飞跃。
“根基在校园,衔接是关键,体教融合是保障,专业评估与输送是桥梁,长期关注是温度,多方协同是基石。”林志桦表示,李新翔的成长轨迹清晰勾勒出了“杨浦模式”的轮廓,这条路没有捷径,需要耐心、专业以及各方力量的协同。他的发言,也引发了青训教练们的认同。
中国青训痛点,他们侃侃而谈
同时,林志桦也提到,“杨浦模式”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如何更早、更精准地识别天赋,如何进一步提升基层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如何在激烈的学业竞争中更好地保障训练时间和质量,如何为未能最终进入职业队的球员规划好多元化的出路……
这是青训工作中普遍会遇到的问题,而针对中国足球,青训沙龙上,专业人士还有更多专业解读。中国足球小将U11队主教练董路谈及他带领“足球小将”开启不一样青训模式的初衷。“过去八年,我们有45支队伍出国,打了200多场国际比赛,对手包括巴塞罗那、皇马、利物浦、切尔西、国际米兰、AC米兰、阿贾克斯等等。”董路介绍,这支成立于2017年的队伍这么频繁出国交流比赛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足球的现状,说明过去20年中国的青训是不成功的,如果我按照原来的方式去做,结果肯定还是不成功”。
“我就想做有别于传统青训的事情,能有更多的探索意义。”董路说现在中国青训的球员们缺少高水平的比赛,甚至从小就没接触过更高层级的理念,通过到访很多国家交流比赛,收获的是不一样的成效。“走出去这条路,最受益的一定是孩子,通过以赛代练去挑战更高水平的队伍,等他们再回到国内面对同龄对手就不会紧张。所以我认为,作为社会青训来说,走出去就是一条适合的道路。”
董路谈到通过带队“走出去”,他对世界青训的真实现状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再不是我们“闭门造车”地认为,国外青训不注重胜利、不经常训练,以及教练都是让球员在训练中自己发挥,等等。这一点,广州英华思力足球俱乐的日籍主教练村木健太也有很深的认同:“来到中国从事青训工作后发现,这些孩子们比赛的机会相对比较少,同龄的日本孩子在一倍以上,甚至两到三倍。”
村木健太认为,中国小球员们身体能力很强,也有一定的基本功,但相比日本球员,对于技战术的理解方面是有所欠缺的:“中国球员在实战过程中,对于足球技术的理解,对于比赛中瞬间变化的阅读,这些能力还比较薄弱。怎么在这方面形成突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疑惑。”
村木健太同时指出关于青少年培养与成绩产出的现实矛盾,表示如果对于成绩非常看重,教练就会偏重从成绩方面指导,但这样会影响小球员自身的成长轨迹:“从教练角度来说,如何让球员更有创造力,通过更多的比赛磨炼,让球员发现自身的能力从而主动去成长,这是作为教练更加渴望的更好环境。”
国际交流融合,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本次“白洋淀杯”国际少年足球赛,各方可谓是“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董路就在青训沙龙中表示,他研究了这次的对手,“这支西班牙队我们曾在国外有过交手,实力不错;老挝队多次参加中国国内比赛,拿过冠军以及好的名次。”董路笑言,中国国家队层面上,目前确实连老挝也不一定打得过了,“中国小将U11队这次来参赛,可以输西班牙、可以输日韩队伍,但必须得赢老挝!”
老挝W.I.G. NAGA队曾在赴西班牙的交流比赛中拿到过第三名,实力不可小觑。沉浸在青训沙龙专业且轻松的氛围中,领队维恩猜更是有感而发,当场来了一场“脱口秀”。“我们想感谢中国,感谢这次‘白洋淀杯’比赛的主办方,我们这个足球青训的规模不大,只有七支球队,但很幸运已经被多次邀请来中国参加比赛,而且每次比赛都是高质量的。”维恩猜说,“我们很开心并且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来到中国,能在这里有更多的学习和交流。”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联队主教练爱德华多说,“足球不仅仅是竞争,他还关乎着教育、发展以及关怀”;日本广岛三箭队领队森崎和幸说,“我们更注重人格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人品兼优的人”;东道主上海杨浦队主教练林志桦说,“青训之路没有捷径,需要耐心、专业和各方力量的协同”……
作为本次“白洋淀杯”上海国际少年足球赛的重要活动之一,这场青训沙龙的“思想盛宴”上,诸多青训教练传递着同一个思想:足球青训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需要战略和耐心的马拉松赛。对于当下中国足球青训发展来说,以“学训融合、体教贯通、国际联动”为方向,当下中国足球青训发展期待着各方的合力和持续深耕。
原标题:《这场“白洋淀杯”沙龙,国内外教练深度解读中国足球青训痛点和方向》
栏目主编:陈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龚洁芸
安联配资-安联配资官网-网上实盘配资-网上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